menu

  健康 · 資訊  

real-time info

破解遗忘的密码:中国60%痴呆可防,你的行动指南在这里

作者:香港佳福瑞盛生物

时间:2025-08-22

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脚步加快,一个无声的挑战正悄然浮现——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数量在不断攀升。据统计,中国已成为全球痴呆症患者人数最多、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。面对这一严峻挑战,今年年初,国家卫健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(2024–2030年)》,明确提出要“健全老年期痴呆防控体系,减少或延缓老年期痴呆的发生发展,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,推动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”。

严峻挑战与全新希望

值得警惕的是,当痴呆症(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)最终被确诊时,它通常已步入中期,留给治疗的时间和机会都已寥寥无几。至今,我们依然没有找到治愈它的良药。自1993年首个胆碱酯酶抑制剂上市以来,全球仅有7款药物获批准用于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症状。过去二十多年中,礼来、罗氏、阿斯利康等制药巨头投入近千亿美元用于新药研发,却屡屡折戟。

绝望吗?请先别放弃。黑暗中的曙光恰恰来自于我们自身——预防,是远比治疗更有效、更温暖的选择!科学家早已指出,痴呆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防的。2020年,《柳叶刀》发表的一项里程碑报告明确了痴呆症的12项可干预风险因素,包括低教育水平、高血压、听力下降、肥胖、吸烟、抑郁、社交孤立、缺乏运动、糖尿病、过量饮酒、创伤性脑损伤和空气污染。

中山大学论文截图
 

最近,中国科学家团队的研究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清晰的行动地图:

2025年5月,复旦大学团队在 PLOS One 发表的研究进一步指出,高血糖、吸烟和高体重指数(BMI)是中国人群痴呆症的三大主要风险因素。紧接着,8月7日,中山大学团队在 Alzheimer’s & Dementia 期刊上发表论文表明,约60.3%的中国痴呆症病例可归因于上述12类因素,其中早年教育水平低占14%,中年因素(如高血压、听力损失等)占8.8%,晚年因素(如吸烟、缺乏运动等)占37.5%。这一结果突显了中国在痴呆症预防方面的巨大潜力。

中国的归因风险估计值(表:论文截图)

贯穿一生的防御策略与黄金窗口

预防并非一句空话,它是一张贯穿我们一生的、清晰可循的“防御地图”。科学家们将这12大风险因素按人生阶段归类:

  • 早年(<35岁):投资教育,是为大脑认知储备打下最坚实根基。

  • 中年(35-60岁):管理体重、血压、听力,戒酒戒烟,是守护大脑健康的关键战役。

  • 晚年(>60岁):坚持运动、丰富社交、防控三高、拒绝抑郁,是巩固防线的持久守护。

更重要的是,痴呆症病理进程最早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5–20年就已启动。40多岁,我们正当年富力强,谁会把它和“老年痴呆”联系起来?可恰恰就是这个阶段,是拦截它的“黄金窗口”!如果能在此时发现苗头,进行干预,我们就能牢牢握住命运的主动权。

从认知到行动:科技赋能下的精准防控

那么,如何实现早期风险识别?目前,血液检测已成为便捷高效的筛查手段。通过分析血浆中的P-tau181、P-tau217、Aβ42等生物标志物,即可评估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。相比昂贵的PET-CT和有创的腰椎穿刺,它更便宜、更方便,让我们能像定期体检一样,轻松守护大脑健康。


佳福瑞深知早筛早防的意义,已与专业机构合作,为您提供便捷的居家检测方案。只需一个试剂盒,指尖采血,寄回样本,一周左右即可清晰了解自己的风险等级。若结果显示风险,不再是绝望的开始,而是行动的信号!

在干预方面,佳福瑞首席科学家、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梁京院士团队研发的美国专利成分Botaprotek®(小分子黄酮化合物)显示出了良好潜力。该成分可通过提升大脑能量代谢、增加桥蛋白(Gephyrin)表达、修复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功能,从而减少Aβ沉积和Tau蛋白的异常缠结,改善大脑功能,从多途径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发生风险。

Botaprotek®可增加大脑海马体细胞的ATP和桥尾蛋白数量。

 

Botaprotek®可使被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密度降低,形态恢复正常,从而减轻神经炎性反应,改善大脑。

 

案例显示,一位来自北京的王先生的血液检测结果提示处于P3高风险等级,在使用以Botaprotek®为核心成分的Smarto One脑活素25天后,其血液中的Aβ寡聚体水平下降59%,p-tau181降低43%,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回落至低风险。

面对阿尔茨海默病这一沉默的“时代疫病”,我们不能再止步于被动的治疗与无奈。科学已一再证明:预防优于治疗,行动胜于焦虑。每一个可改变的风险因素,都是一扇可以提前关闭的疾病之门;每一次早筛与干预,都是对未来自我的一份深情馈赠。我们呼吁每一个人,尤其是中年群体,打破“衰老即遗忘”的宿命论,主动关注大脑健康,积极参与早期筛查,用科学手段守护记忆与尊严。唯有在认知之光尚未褪色前点燃预防的火炬,才能照亮更多家庭的晚年之路——愿每一个生命,老去的是岁月,而不是美好与名字。